- 彭德强;
介绍了水介质流化床分选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1~0.25mm粗粒煤进行连续分选试验,得出该机分选效率最高可达98.0339%,可能偏差为0.0785;实验结果表明,水介质流化床分选机是分选粗粒煤的较理想设备。
2006年06期 1-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8 ] - 2006年06期 3+6+9+11+1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岳广礼;
介绍了三种絮凝剂自动添加方式,即浊度检测控制加药,根据入料控制加药和利用界面分析仪控制加药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设计了一套针对耙式浓缩机添加药剂的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依据浓缩机入料浓度、流量变化及溢流水的浊度自动控制加药量,该系统测控精度高,对入料水质和水量的适应性强。
2006年06期 4-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8 ] - 李建光;Felicia Peng;
介绍了美国筛网沉降离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在美国的应用情况,该机处理能力大、产品水分低、自动化程度高,主要应用于2.00mm以下的粉煤脱水工艺,但固体回收率低,可通过改善工艺流程或添加药剂等方式提高细粒煤泥的回收率;该机在我国应用前景广阔。
2006年06期 7-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4 ] - 张新;孙镇;
从设计方案、输送速度、驱动装置、拉紧装置等方面介绍了如何设计经济合理的胶带输送机,指出在设计胶带输送机时应从整个工程投资的角度来考虑。
2006年06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 ] - 蒋新丽;
介绍了杏花矿选煤厂原煤准备系统的改造情况:将两台小颚式破碎机改为两台双齿辊破碎机;增加了动筛跳汰排矸工艺,将原手选工艺改为检查性手选;加强了原煤系统的管理;改造后满足了入洗量及入洗原煤的粒度要求,提高了经济效益。
2006年06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杨辉;
介绍了选煤企业引入ISO9000标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贯彻ISO9000标准的现实意义;论述了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企业在获得质量认证后,将营造企业质量文化,塑造企业质量形象,实施质量意识与质量第一的策略,将内部员工视为顾客,大力开展以质量价值观为主的质量文化培训工作,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满足客户需求。
2006年06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6 ] - 单勇;陶全;
介绍了SCL—2000型在线测灰仪的测灰原理、结构及特点,该仪器测试速度快,可随时观察煤质变化,获取数据方便,测量结果准备度高,并且可调出任何时间段的平均灰分值,运行实践证明,测灰仪的应用保证了矿井正常生产和销售。
2006年06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1 ] - 戴翠玲;
挥发分的测定是煤炭工业分析项目中规范性很强的试验,测试前要保证马弗炉、秒表等测试仪器的使用状况良好,瓷坩埚和支架等试验仪器要符合国家标准,试验中要把煤样放在马弗炉的恒温区,并且要放6个密封性好的瓷坩埚,试验时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升温速度要严格遵守试验要求。
2006年06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5 ] - 刘学冰;李广泉;
介绍了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低温脱硫的方案:首先调整锅炉运行状态,在稍微提高总风量的前提下,适当减少二次风量,增加一次风量;然后对锅炉局部进行改进,提高布风板流化风速,增加炉膛受热面吸热量;改造后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在900℃左右满负荷稳定运行,降低了SO2、NOx的排放浓度。
2006年06期 21-2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1 ] - 许红;
从资源优化配置,树立全局观念,因地制宜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布置,按照规程确定设计方案等方面论述了如何优化设计坑口电厂;通过现场实例,比较了不同煤泥管道输送系统的特点;强调了要树立“务实、创新、高效”的设计理念;指出在设计过程中,工艺、控制、土建等专业要密切配合。
2006年06期 24-2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5 ] - 孟庆博;魏延华;姜波;满锋;
介绍了13项提高YG-75/5.29-M18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效率的方法,即提高分离器分离效率,降低分离器中心筒直径,提高返料能力,合理提高料层厚度,控制适宜床温,控制炉膛出口氧含量,合理调节一、二次风配比,控制煤的颗粒度,给煤口和排渣口错开使用,调整负压,增加飞灰回送,优化布风板通风结构,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调整后,电厂年可增加经济效益24.6万元。
2006年06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9 ] - 冯千武;赵静;董公哲;
试验研究了用煤泥和生物质粘结剂生产工业型煤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对跌落强度的影响不大,而不同成型压力对各种煤泥跌落强度的影响是一致的,压力为20MPa时,跌落强度最高;介绍了灰熔点的测定方法,带有MS-1的复合添加剂对型煤灰熔点的影响较大。
2006年06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6 ] - 闫俊民;
从合成油技术、煤气化技术、厂址及建设时间的选择方面,分析了某煤炭企业建设煤化工项目时前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厂址应以交通便利,距煤、水资源较近为原则,处理工艺应选择技术成熟,运行成本低的先进工艺,并抓住时机,抢占技术优先使用权,同时与政府协商做好水、电配套工程。
2006年06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杨永斌;金勇士;姜涛;
综述了型焦粘结剂的种类和研究进展;研究了膨润土作型焦粘结剂时,添加水玻璃以及SDB后对型焦强度和耐水性的影响;探讨了三种粘结剂的共同作用机理;确定了各组分的添加量为:膨润土5%、水玻璃0.7%、SDB 1.2%;采用该复合粘结剂生产的型焦的抗压强度可达到9.50MPa,经水浸泡24h重新烘干后,抗压强度仍有8.14MPa。
2006年06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2 ] - 唐勇;
介绍了利用中高硫煤发展煤炭循环产业经济的工艺流程,集煤炭、电力、化工等行业于一体,提高了洁净燃料技术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开发了汽油、柴油等替代燃料,同时收集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将其变废为宝,达到了保护环境、创造和谐生态工业的目标。
2006年06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5 ] - 李旭;
详细论述了北美、澳大利亚、欧洲、非洲、独联体、远东的中国、印度等国家积极发展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试验,竞相争取在煤层气资源的勘探、钻井、采气和地面集气处理等技术方面的突破以及在煤层气综合利用方面的进展,有效说明了煤层气作为非常规资源,潜力巨大,是石油和天然气现实的接替资源。
2006年06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383 ] - 伍贤益;
介绍了用于生产空心砖的炉渣灰和湖泊淤泥的物化性能及各原料的加工处理过程;论述了混合料的掺配、陈化及坯体的成型、干燥、码窑与焙烧等生产工艺及其质量管理要点。
2006年06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王玖明;
介绍了推行清洁生产的意义和主要措施,清洁生产要治理废弃物、污染源,综合利用煤矸石、矿井水、瓦斯等采煤伴生物,复垦采煤沉陷区土地,对煤炭进行洗选加工;简述了我国煤矿矿井水处理利用现状以及矿井水资源化的重要意义与任务,处理后的矿井水可用于矿区生产、生态、生活用水,矿井回灌、商品水等多方面,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006年06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9 ] - 刘晓玲;耿林;
分析了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对策———完善煤矿管理法律体系、加强煤炭地质勘查、发展“清洁”煤炭产业和非煤产业、促进煤矿“三废”和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等,强调推进煤矿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是实现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06年06期 53-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2 ] -
<正>~~
2006年06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