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分选机结构参数对最佳入料粒度范围的影响探究Study on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helical sorter on optimal feeding granularity range
杨晓晶;
摘要(Abstract):
以山西吕梁某选煤厂粗煤泥为研究对象,探究螺旋分选机结构差异对最佳入料粒度范围的影响,分别改变螺旋圈数、螺距和螺旋直径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料粒度的减小,精煤灰分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可燃体回收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螺旋圈数的增加使得最佳入料粒度范围略微有变大的趋势,但最佳入料粒度范围总体保持在2~0.25 mm之间,在这个范围内,精煤灰分基本保持在10%以下,可燃体回收率可达60%以上。最佳入料粒度范围随螺距的增大有着变小的趋势,当螺距小时,最佳入料粒度范围在2~0.5 mm;当螺距大时,最佳入料粒度范围在1~0.25 mm。直径的变化对最佳入料粒度范围的影响不大,最佳入料粒度范围总体保持在2~0.25 mm。因此,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螺旋分选机的结构改变入料粒度范围来强化分选效果。
关键词(KeyWords): 选煤厂;粗煤泥;螺旋分选机;结构参数;最佳入料粒度范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杨晓晶;
DOI: 10.16200/j.cnki.11-2627/td.2023.04.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田立新.粗煤泥分选工艺技术与设备[C]//2016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煤炭学会,2016:183-187.
- [2] 叶贵川,马力强.螺旋分选机研究进展[J].洁净煤技术,2020,26(1):1-8.
- [3] 崔广文,赵辉,徐东升,等.粗煤泥分选新工艺的探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1):10-13.
- [4] 费之奎,王刚,丁光耀,等.粗煤泥分选设备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煤矿现代化,2014(2):99-102.
- [5] 韩兴勇.粗煤泥分选技术研究进展[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18(1):1-5.
- [6] 孙吉鹏,马志国,王治帅,等.煤用螺旋分选机的应用现状及优化设计方向[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9(4):8-11,19,9.
- [7] 赵娟,袁家庆,任贵涛.螺旋分选机在太西选煤厂二分区的应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1):48-50.
- [8] 杨博.螺旋分选机在冯家塔煤矿选煤厂的应用[C]// 2011年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177-179.
- [9] 王常胜,吴晓娜,张荣瑞,等.CARPCO CS2000型螺旋分选机在漳村煤矿选煤厂的应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9(7):51-54.
- [10] 张嘉云,杜军,王亚健,等.LXA1000螺旋分选机在山西潞安余吾矿选煤厂的应用[J].选煤技术,2018(6):70-74.
- [11] 何岩岩,王龙龙,慕海伦,等.南非玛泰螺旋分选机在西易选煤厂的应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2(5):41-43.
- [12] 李小乐,白少龙,赵杰,等.荣辉选煤厂对粗煤泥深层次分选分级的改造实践[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22(10):53-56.
- [13] 叶贵川,马力强,黄根,等.螺旋分选机动力学分析及参数优化探讨[J].煤炭学报,2017,42(S2):479-485.
- [14] 王玉鑫.影响螺旋分选机分选作用的工艺因素[J].煤炭技术,2012,31(2):113.
- [15] 赵一飞.神东粗煤泥螺旋分选机分选提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20.